中醫(yī)食療確實能在術后康復中發(fā)揮重要作用,它通過調(diào)理體質(zhì)、補充氣血、促進組織修復、減輕炎癥反應 來加速康復進程。核心在于辨證施膳 ,結合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,達到協(xié)同增效的目的。以下是關鍵原則和實用方案:
核心原則:
1. 整體營養(yǎng)基礎:保證充足優(yōu)質(zhì)蛋白(修復原料)、鈣(骨骼礦化)、維生素D(促進鈣吸收)、維生素C(膠原合成)、鋅(骨愈合)等均衡營養(yǎng)。
2. 辨證施食:
⑴氣虛 (乏力、氣短):黃芪、山藥、蓮子、雞肉。
⑵血虛 (面色蒼白、頭暈):當歸、紅棗、桂圓、豬肝。
⑶陰虛 (口干、潮熱):銀耳、百合、鴨肉、梨。
⑷陽虛 (畏寒、手腳冷):羊肉、生姜、桂皮、核桃。
⑸瘀血 (傷口刺痛、青紫):三七、山楂、黑木耳。
⑹濕熱 (傷口紅腫、苔黃膩):薏米、冬瓜、赤小豆。
3. 忌口注意:尤其早期,忌辛辣刺激、油膩肥甘、易“發(fā)”食物(海鮮、牛羊肉等因人而異)、戒煙限酒、避免生冷(傷脾胃)。
4. 循序漸進:從清淡易消化開始,逐漸增加營養(yǎng)和滋補力度。
5. 貫穿全程:補充水分,促進代謝。
分階段中醫(yī)飲食指導:
第一階段: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期 (術后1-2周)
特點: 腫脹疼痛明顯,瘀血阻滯,傷口恢復期,脾胃可能虛弱。
目標: 活血化瘀,行氣消腫,通絡止痛,清淡易消化。
推薦食物與食療方:
蔬菜: 黑木耳(活血)、蓮藕(散瘀生新)、絲瓜、冬瓜、白蘿卜(通氣利水)、芹菜、油菜。
水果: 山楂(活血消食)、檸檬(維C)、獼猴桃(維C)。
蛋白質(zhì): 精瘦豬肉、魚肉(易消化優(yōu)質(zhì)蛋白)。避免: 肥肉、油炸、牛羊肉(易“發(fā)”,部分體質(zhì)慎用)、海鮮(易“發(fā)”,慎用)。
粥湯類(重點):
三七瘦肉/排骨湯: 核心方! 三七粉3-5克(或三七片10克),精瘦肉/排骨適量,燉湯?;钛?、消腫定痛效果顯著。 (孕婦禁用)
赤小豆薏米冬瓜湯: 赤小豆30克,薏米30克(炒微黃減寒性),冬瓜(帶皮)250克。健脾利濕消腫。 (脾胃虛寒者薏米量減或炒用)
桃仁粥: 桃仁10克(搗碎),粳米50-100克煮粥?;钛铕鐾ū?。 (便溏、孕婦禁用)
黑木耳紅棗紅糖湯: 黑木耳15克(泡發(fā)),紅棗5-10枚(去核),紅糖適量。活血補血。
代茶飲:
丹參紅花茶: 丹參10克,紅花3-5克,沸水沖泡。活血化瘀通經(jīng)。 (孕婦絕對禁用紅花 )
玫瑰花茶: 玫瑰花5-8朵,沸水沖泡。行氣解郁活血。
關鍵提示: 此期飲食務必清淡 ,忌大補滋膩。三七是此期非常推薦的藥材 。注意觀察傷口情況,避免因飲食不當影響愈合。
第二階段:和營生新、接骨續(xù)筋期 (術后3-6周)
特點: 腫脹漸消,疼痛減輕,骨痂開始生長,是愈合關鍵期。
目標: 和營止痛,接骨續(xù)筋,調(diào)和脾胃,強筋健骨。 在活血基礎上,增加促進骨痂形成的營養(yǎng) 。
推薦食物與食療方:
鈣與蛋白質(zhì):
奶制品: 牛奶、酸奶、奶酪(最佳鈣源,乳糖不耐可選無乳糖或酸奶 )。
豆制品: 豆腐、豆?jié){(優(yōu)質(zhì)植物蛋白和鈣)。
蛋 類: 雞蛋(優(yōu)質(zhì)蛋白,蛋黃含維D)。
肉 類: 雞肉、魚肉、瘦牛肉(優(yōu)質(zhì)蛋白)。
其 他: 芝麻醬、蝦皮(含鹽高,少量)。
促進吸收利用:
維D來源: 蛋黃、肝臟、深海魚(三文魚、沙丁魚)。日曬 非常重要。
維K來源: 深綠色葉菜(菠菜、西蘭花、甘藍,焯水去草酸 )。
強筋壯骨(中醫(yī)):
藥材: 杜仲、骨碎補、續(xù)斷、當歸。
食材: 豬蹄筋、牛筋(富含膠原蛋白)、核桃、黑芝麻。
食療方(重點):
杜仲牛骨/豬骨湯: 杜仲15克,牛骨或豬骨500克(敲碎),生姜幾片,煲湯2小時以上,可加少許醋促鈣溶出。補肝腎,強筋骨。
當歸煲雞湯/排骨湯: 當歸10-15克,雞肉/排骨適量,紅棗幾顆(去核)。補血活血,促進生新。
黃豆豬蹄湯: 豬蹄1只(焯水去油膩),黃豆50克(泡發(fā))。補充膠原蛋白和礦物質(zhì),強筋健骨。(脾胃虛弱者適量,撇去浮油)
蝦皮紫菜蛋花湯: 簡單快捷補鈣。
牛奶燕麥粥: 營養(yǎng)豐富易消化。
芝麻核桃糊: 黑芝麻、核桃仁炒香磨粉,沖調(diào)。補腎益精健腦,富含鈣質(zhì)。
關鍵提示: 此期是營養(yǎng)支持黃金期 ,務必保證鈣、蛋白、維D充足攝入。骨頭湯脂肪含量高,實際鈣溶出有限,喝湯更要吃肉 。深綠色蔬菜焯水提高鈣吸收率。
第三階段:補益肝腎、強筋健骨期 (術后7周以后)
特點: 骨痂形成趨于穩(wěn)固,開始功能鍛煉,需要增強骨質(zhì)強度和韌性。
目標: 補益肝腎,益氣養(yǎng)血,強筋壯骨,鞏固療效。
推薦食物與食療方:
補腎(中醫(yī)):
黑色食材: 黑芝麻、黑豆、黑米、桑葚、枸杞子。
堅果種子: 核桃、板栗。
海產(chǎn)品: 海參、牡蠣(富含鋅,補腎益精)。
其 他: 豬腰(適量,膽固醇高者慎)、羊肉(溫補,體質(zhì)偏熱或夏季慎用)。
補氣血:
藥 材: 黃芪、黨參、山藥、蓮子。
食 材: 紅棗、桂圓肉、烏雞、牛肉。
食療方(重點):
枸杞黑豆排骨湯: 枸杞15克,黑豆50克(泡發(fā)),排骨適量。補腎益精,強健筋骨。
黃芪當歸烏雞湯: 黃芪20-30克,當歸10克,烏雞半只(或普通雞)。大補氣血,促進康復后期體力恢復。
山藥枸杞燉羊肉: 山藥100克,枸杞15克,羊肉150-200克(焯水),生姜幾片。溫補脾腎。(適合虛寒體質(zhì),秋冬更宜)
桑葚膏/桑葚汁: 新鮮桑葚熬制或桑葚干泡水。滋補肝腎,養(yǎng)血潤燥。
常規(guī)骨頭湯(升級版): 可添加枸杞、山藥、杜仲等一同燉煮。
全面均衡飲食: 此期可逐漸過渡到正常多樣化飲食,但仍需側重補腎健骨的食物。
關鍵提示: 此期飲食可適度滋補,但仍需根據(jù)體質(zhì)調(diào)整 ,避免過補滋膩礙胃。功能鍛煉 與此期食療同等重要,共同促進功能完全恢復。
貫穿全程的重要提醒:
個體化是核心: 以上是普遍性指導。務必在醫(yī)生(尤其是中醫(yī)師)指導下,結合自身體質(zhì)(是氣虛、血虛、陰虛、陽虛、痰濕、血瘀等?)、有無其他疾?。ㄈ缣悄虿⌒杩靥恰⑼达L需限嘌呤、腎病需限蛋白等)進行個性化調(diào)整。 例如:
陰虛內(nèi)熱體質(zhì):慎用溫補燥熱的羊肉、桂圓、大量生姜;可多用枸杞、桑葚、銀耳、鴨肉等滋陰。
脾胃虛弱者:避免滋膩難消化(如阿膠、大量豬蹄、糯米),優(yōu)先選擇粥、湯、山藥、蓮子等健脾。
濕熱體質(zhì):慎用滋膩、甜食;可適當用薏米、赤小豆、冬瓜等利濕。
營養(yǎng)補充劑: 如果飲食無法保證足夠的鈣、維D等,應在醫(yī)生指導下服用補充劑(如鈣片、維D膠囊)。
吸煙是禁忌: 尼古丁嚴重阻礙骨骼愈合! 必須嚴格戒煙。
定期復診: 食療是輔助手段! 必須遵醫(yī)囑進行功能鍛煉、按時復查X光片,監(jiān)測骨折愈合情況。任何不適及時就醫(yī)。
情緒與睡眠: 保持心情舒暢和充足睡眠,對氣血調(diào)和、促進康復非常重要。
針對術后常見問題的食療推薦:
總結: 骨折術后中醫(yī)飲食,貴在“通、養(yǎng)、補”三字,早期重在“通”(活血化瘀),中期“養(yǎng)”(接骨續(xù)筋,營養(yǎng)支持),后期“補”(補益肝腎,強筋壯骨)。在保證現(xiàn)代營養(yǎng)學所需的基礎上,融入中醫(yī)辨證理念和藥食同源的精髓,同時嚴格配合醫(yī)療和康復,才能最大程度促進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復。
科普專家
單文亞,中醫(yī)骨傷科 創(chuàng)傷骨科一病區(qū)骨二科 主治醫(yī)師,畢業(yè)于河南中醫(yī)藥大學,曾在上海六院創(chuàng)傷骨科進修,擅長四肢及髖部骨折、股骨頭壞死、骨性關節(jié)炎的診斷及手術治療;善于運用快針治療四肢的慢性疼痛。
責編:瘦馬 編審:王輝 終審:盧子璋